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动荡期,企业如何应对?

新闻时间:2018-01-29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ztcjjt

当前,设计行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到底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如何应对?本文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行业前一轮的高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持续到2013年达到高点。此后,行业发展一直处在震荡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虽然从2016年第二季度至今,似乎行业景气有所回升,但这并不是触底反弹,而仅仅是震荡调整阶段。实际上,这一轮的行业调整还未见分晓。

过去的快速增长,或者说简单式的、普遍式的增长已经结束,行业市场竞争开始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行业、企业面临新的挑战。过去静态的、封闭的思维模式已无法应对,而必须要放眼于大的生态环境进行思考才有可能找到出路。行业企业应在新生态下重新启程,洞察机遇,应对调整的过程和新的机遇点;在行业创新交融中,打破企业原有框架束缚,跨越发展鸿沟。

行业发展面临较大波动性

从住建部统计数据来看,行业发展面临的波动性比较大。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了33337亿元,首次超过了3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长23%,增幅较大。但是从行业营业收入构成来看,纯设计收入仅占10.8%,勘察2.5%,合计13.3%;而2015年这个数字是15.2%,2014年是17%,也就是行业总收入在持续增长,但纯设计收入的比重持续在下降。而33337亿元行业营业收入中最大的是施工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共占75%;如果再加上境外施工收入、总承包收入则占比达到79.4%,接近八成。

在设计收入增速方面,2016年的设计收入比2015年的设计收入增长7%,行业利润率4.8%。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近几年行业的收入虽然持续在增长,但是行业收入的利润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从2013年之后基本下降到了4.8%、4.9%、4.7%;而2012年以前,行业营收利润率在7%以上。

从细分行业来看,建筑设计占全行业营收的20.6%,居首位;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占8.1%。工业领域中,除了电子、核工业等新兴领域,其他均下滑;而营收增长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水利、水运等基础设施领域。因此,目前很多工业院、大型建筑设计院也在转型,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图1)

图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行业发展受外部周期性影响,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增长集中现象明显;二是传统的勘察设计领域比重逐年下滑,业务集中在施工以及其他收入;三是企业呈现理想化发展态势,发展竞争要素更加多元化。

行业发展处于从上一个稳态到下一个稳态的过渡态中

近几年,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现象,行业结构由原来的大院-中型院-小院的金字塔式架构向哑铃式结构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目前行业发展正处在从上一个稳定状态到下一个稳定状态动态调整的探索过程中。(图2)

图2

前一个稳定的状态,是指过去十几年持续的快速、普遍式增长模式下呈现的规模化发展,行业相对封闭,只考虑到行业内部竞争,并且一定程度上依赖投资拉动。未来,行业一定会走向开放,不仅细分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边界都将模糊化,产业链上下游,甚至行业内与行业外企业之间将出现重大的融合。例如,设计单位在生态布局、环保产业领域的真正竞争对手,绝不仅限于过去意义上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还将包括阿里、华为这样的大数据领域企业。

将来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价值链的竞争。为什么2002年的设计收费标准已取消但行业还在参照?因为我们服务的价值链太短,价值很难被衡量,也很难被实现。进一步讲,之所以将来的互联网公司等行业外机构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冲击,原因就在于它们布局的价值链更完整的,它们一旦进入行业,其盈利模式将与原行业内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

目前,行业正处在中间的、不稳定的状态中,大家感到困惑、焦虑是很正常的。分析行业的发展,首先认清所面临的新的商业生态和生态环境,一定要跳出比较封闭的思路来考虑问题,要树立产业化的思维。

面向未来坚持新生态下大设计发展主线

目前,设计行业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行业主要是服务于大拆大建、增量市场的模式,而这一需求已经在发生改变,行业的供给也必须要调整,包括思考将来如何针对建成后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和改造提供的服务,在既有建筑、全生命周期等服务领域如何布局,在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的态势下寻找更多发展空间等。过去是专业技术上的竞争,将来是盈利模式的竞争,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巨大,因此,我们提出了大设计的理念,即必须要运用数据、用户、资源等重新来考虑。

图3

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面对行业、产业所发生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困扰——到底可不可以持续发展?表层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常态、市场下滑、行业管理变化等方面。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发展思维方式及逻辑不适应、新旧业务不平衡、业务与资源不匹配、能力体系建设落后、企业文化不适应、领导力不足等。

企业发展应该聚焦以下重点问题。第一,如何适应新环境发展。面对游戏规则改变,何去何从;自身创新发展的道路,如何去走;管理当中的两难问题,如何权衡;行业外的竞争,应对之策。第二,如何有效转型探索。业务如何取舍,即新旧业务平衡、全或精的抉择;资源的有效识别与整合利用;转型中对于人的管理逻辑的应对策略;企业价值诉求与不同层次人的价值诉求如何有效契合。

我认为,整个“十三五”期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在窗口期容许犯错误,所以现在处于相对比较动荡、混乱的时期。但是到2018年、2019年,整个行业发展格局应该可以基本确定,窗口期也将随之结束。

行业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一定要谈价值服务。原有模式是在索取法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未来将是一种给予的法则,即企业提供服务,而价格可衡量、可实现。因此,作为专业服务机构一定要进行盈利模式的革新。

同时,原有的工业化思路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要求,互联网时代讲求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这就要求行业重新进行产业链、价值链布局;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支撑不了创新业务,传统的组织体系支撑不了新业务培育,行业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图4

新生态下企业转型的探索

以往,行业一直在谈创新,包括业务创新,但更多是在线上、面上的创新;所谓的业务探索,其实是在产业链、业务链条上的两端延伸,在区域上的拓宽,在行业上的扩展,这三个维度是一种平面式的思维。而传统的业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将来,行业部分领域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进行布局,才会有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围绕客户需求,聚焦价值创造、重塑价值理念与导向、厘清价值环节;调整为三个新的维度,即资本、产业链和互联网;同时,要聚焦专项,进行产业链布局,探索一体化、产业经营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与资本有关的话题

未来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主要是资本、技术和资源。其中,与资本有关的话题是PPP、并购重组和上市以及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

目前,以严格意义标准上来衡量,行业上市企业共11家;还保有设计业务的,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有将近40家单位。目前,已上市的设计企业募投资金使用情况主要聚焦在三大类:新业务开拓、兼并收购、科研技术投入。上市会倒逼企业进行一系列业务模式的转型,对产业格局的冲击和影响将会越来越强烈。

勘察设计行业的并购逐渐活跃,自2012年至今,并购重组数量急剧增加。据天强公司观察,勘察设计行业在2014年到2015年中国市场共完成41起并购交易,其中6起交易未披露金额。披露交易金额的有35起交易,交易总价值约124.4亿元,平均每起案例交易价值约3.55亿元。2015年勘察设计企业在并购重组数量上,由2014年的15家增长到26家,其中已披露的交易额也较上年增长487.2%,达到106.3亿元。2016年,勘察设计企业在并购重组数量增长到38家,其中已披露的交易金额为101.7亿元。

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目前所有公布出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来看,战略投资者引进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说这一轮改革基本上和企业的战略转型相结合。

行业发展进入重新洗牌、深度调整的时期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原有的行业边界正在模糊,需要以产业的视角、生态的视角来考虑企业的发展,系统地考虑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转型升级往往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思维变革。什么在影响思维?实际上是逻辑。行业发展已进入重新洗牌、深度调整的时期,企业应重新界定业务逻辑、管理逻辑、专业逻辑。一是业务逻辑,即重新定义设计价值,对服务的定义从完成任务到提供价值转变;二是专业逻辑,其定义更加广泛,包括从专项技术到商业创新手段;三是管理逻辑,生产管理方式从“作坊式”到“集约化”到“平台化”转变,管理手段也从控制向服务转变。

行业企业一切革新的目标都应回归到价值创造,要追求服务有价值,并且价值是可衡量、和实现的。回归到价值创造才是作为专业服务机构的本质。这需要处理好新业务、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因为业务创新非常艰难,要付出巨大的试错成本。而“十三五”期间就为行业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调整、试错的空间。

真正的价值服务年代已来临,真正的创新年代已来临,真正的优胜劣汰年代已来临,真正的靠竞争力发展的年代已来临!变化是常态,无所谓好与坏;以变应变,才有未来!

(本文摘编自祝波善在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质量提升热潮来袭,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如何跟上脚步?

来源 :张崇武 汤曙光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17年11期;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创新管理体系

用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升级版试点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崇武 副总经理汤曙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因此,质量提升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攻方向。

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与灵魂,其质量水平对建设工程最终的质量、安全、功能和效益有着全面和长远的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本文通过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试点项目的实践与思考,阐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现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新问题和新需求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但是,我国质量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我国的高铁设计、公路设计、桥梁设计等技术已位居国际先进水平,但勘察设计企业能跻身世界前列的寥寥无几。一些重大工程的核心工艺由国际专业公司外包设计,一些标志性建筑由国际咨询公司做概念设计,而我们的设计师则辛苦地画着施工图,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给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一些企业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成为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近年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共识,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已融入业务过程,给质量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跨领域发展为质量管理带来新的边界;全过程、全功能、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质量管理的目标从过去的质量保证和不出质量事故转变为质量提升、重视品质和品牌的树立,质量管理体系仅定位在符合性层面显得驱动发展动力不足。

国际化发展也为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的展开,海外业务拓展已经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战略诉求,风险管理尤为突出,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具有更强包容性及抗风险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勘察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更为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质量管理的理念需要更新。从过去的以设计的眼光和角度看待质量问题,转变为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必然要充分考虑各环节间的衔接和交叉,这就需要对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以及支持系统作出调整和更新,质量管理的范围从项目的小质量变为系统的大质量。

过去提到质量管理,就很容易只想到或看到表面上的勘察设计项目质量,而导致项目差错甚至失误的深层次原因没有被重视和挖掘。项目层面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下图),构成支撑和支持作用的隐藏在冰山下面的企业文化、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结合业务特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才是导致质量问题反复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方面来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各企业的业务规模以及管理的成熟度差异较大,不同企业背后隐藏的管理逻辑和管理绩效差异也很大,但取得的是完全相同的质量管理认证证书,没有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导致好的企业没有动力做得更好,小的企业没有清晰的标杆。国际上有ENR排名,而国内没有类似机制,也缺乏质量管理分级评定标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创新,通过标准升级带动质量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试点项目的实践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试点项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质量提升的系列方向和举措:“持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开展高端品质认证。”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号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今年年初发起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试点项目的活动,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支持下,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协同9家自愿参与的知名勘察设计单位联合申报,在128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得立项的38家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勘察设计领域的试点项目——“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特色的分级、整合管理体系认证” 的承担单位。该试点项目的参与单位包括: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该项目针对当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存在的如两张皮、证书区分度不高、多个体系不能有机融合、管理体系与企业绩效不挂钩、认证审核员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试点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体现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以及整合管理体系认证。

在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充分挖掘认证认可的质量基础作用,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提供精准和高效的服务,对助推设计和服务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目通过创建具有勘察设计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评定标准,结合多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探索开展质量管理分级认证活动,树立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并引导企业有机融入其他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简单、高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升级版标准的编制和应用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根据20年积累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专业化审核经验,采用通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行业特殊要求相融合的AB模式,组织试点单位编制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和评价标准》以及《整合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指南》。这些升级版标准是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为基础,融入GB/T1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并结合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标杆企业在目标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知识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良好实践经验,在影响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效果的重点环节以及需要提升的、困惑的或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些细节,细化了评分标准,然后通过认证审核所获得的分数确定认证级别(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分级认证标准内容包括: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与知识管理、信息化、BIM及应用、财务管理、文件及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及运行环境)、运行(工程勘察、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改进等10大过程,并将 “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要素云图” (如下图)体现的要求融入到了标准的设计中,制定了10大过程的分解评分标准,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试点项目审核实施及效果

各试点单位根据创建的升级版标准,开展了认真的对标和准备工作。各单位都是一把手亲自抓升级版试点工作,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召开了动员会和标准宣贯会,开展了专项培训。借分级认证的契机,重新梳理管理体系框架,补充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和要求,并整合到管理手册中。自认证升级版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补充了风险管控、分支机构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报告以及多项管理制度和办法,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通过各项规定的出台,促进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动,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社会责任和BIM等工作都得到了深入地开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通过对照升级版标准,寻找质量管理方面的差距,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升级版试点审核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审核团队中加入了约占30%的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包括企业高官、职能部门负责人、风险管理、知识管理、BIM和信息化专家等,通过这些专家的加入,为企业更准把脉,提供增值服务。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领导亲临审核现场进行观摩指导,现场审核情况在中国经济网、新华网、人民政协网、中国质量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网站及时进行了宣传报导。在每个试点单位审核结束时,审核组均提出了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据统计,对9家试点单位共提出问题596条(其中实施效果类占26%,完善制度类占40%,提高执行力类占34%),被采纳571条,采纳率95% ;共提出建议531条,被采纳506条,采纳率95%。

各试点单位在审核结束后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写出了详细的总结报告。每个单位都组织了由企业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升级版审核发现问题整改专题会,对问题清单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纠正,制定了纠正措施计划,并对各部门问题整改措施和建议采纳措施进行了评审,提高了各级领导的认识和重视度。各单位要求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全面梳理各项管理工作,认真整改,不走过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取得实效。在总结报告中,普遍评价升级版认证标准的管理理念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契合度很高,通过参与升级版试点项目,推动了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同时,升级版认证标准包含的各项要求在企业各级员工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宣贯,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原有制度经过梳理和修订更加完善和系统。企业高管层和各部门领导通过对升级版认证标准的认真学习和理解,以及与审核专家的沟通和交流,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查找到了与行业标杆企业的管理差距,发现了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明确了在管理机制及管理提升方面的着力点,为今后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大家普遍认为,升级版试点审核是对企业管理体系的一次全面体检,为企业提供了增值服务。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提升的思考和建议

参与本次试点项目的9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均具有较强的质量文化底蕴,而且普遍认识到了质量既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优秀勘察设计企业与国际一流咨询设计公司相比,在精细化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勘察设计企业在战略发展与各过程管理的相关性、管理体系的系统性以及精细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管理和职能管理(如下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满足顾客及相关利益方的要求,职能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项目提供支撑和支持,并约束项目实施活动,所以,质量管理不仅要关注项目,更要关注外部需求的变化以及后台管理(职能管理)的建设,形成高层管总、职能主建、项目主战的格局,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通过升级版试点项目的总结和思考,针对审核发现的共性问题,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提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企业最高管理者在确定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时,要将质量提升工作目标的设定、职责的界定以及各项管理过程的细化工作同步推进,加强质量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关联,使各项质量活动的策划、实施、检查及改进与战略目标活动的展开相融合。在这次升级版审核实践中,发现有的企业战略目标调整了,业务种类和资源投向变化了,但组织结构没有相应调整,管理体系也没有随之优化,部门职责不清晰,接口管理不明确,导致质量目标不能有效落实。

2.要将风险管理的要求贯穿到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目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及管控机制等尚未健全,各业务板块和项目的风险意识和管控能力有待提高。在升级版审核中发现,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个别高层管理者不知道企业的重大风险有哪些,也提供不出风险的应对措施。建议有计划地部署重点风险专项行动方案,主动采取措施,实现风险防控从分散型、经验型向系统型、前瞻型提升;建议结合业务特点形成适宜的风险量化评价标准;加强风险监督评价机制的系统性,系统、专项、日常三类监督评价需明确责任并形成监督合力;建议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保障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3.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不仅要关注勘察设计项目的 “直观”质量,更要关注因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所支撑起来的全面质量。建议形成以技术成果转化、核心竞争力打造为目标的创新研发机制,将绿色、低碳、智能、消费友好等理念应用于工程勘察、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实践中,并通过知识管理(包含知识的识别、创造、获取、储存、共享和应用),将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固化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辅助以激励机制的正面牵引,为社会供给更多中高端的勘察设计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4.加强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只有通过精细化的项目管理,才能提供满足乃至超越客户需求的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在审核中发现,不少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程序文件大同小异,大小项目用一套管理办法,导致管理针对性不强,“一种政策包打天下”,管理效果不明显,管理效率低下。建议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项目,考虑其规模、复杂程度、客户特点、社会影响等不同维度,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弹性的管理流程。建议加强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动态管理,针对不同的顾客及其变化的要求,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并调整相应的管理程序。

5.在绩效考核、管理创新和持续改进方面,建立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特色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胜任力模型,建立与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创新与改进、职责与指标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管理创新和持续改进机制,加强对顾客以及相关方反馈意见和日常发现问题的收集汇总`,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阶段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改进点,更好地服务于顾客。

6.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深度融合。目前,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与公司战略和业务的关联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规划缺少明确的发展方向、资源匹配度及可落地的计划;业务部门与信息化研发部门在业务需求分析方面缺乏深入沟通;基本没形成完整的、可扩展的技术架构。信息化管理部门对分支机构除了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还需要加强管控,尤其是信息安全。BIM的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BIM项目管理体系需要加强,需要建立BIM项目质量管理流程和制度。

7.建立整合型的管理体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近些年,企业为了满足各类需求,制定了战略管理规划,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等诸多管理体系,但这些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游离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之外,与质量管理体系和业务过程没有很好地融合,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成了相互独立的“孤岛”,造成各个管理体系独立存在,甚至相互掣肘。建议将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形成合力。

结语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往,我们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主要关注技术标准升级,而忽视了管理标准的升级。今天,当我们迈进新时代,必须通过管理创新,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以管理体系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以优质发展拥抱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时代的到来。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