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新闻时间:2017-02-13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公路设计

    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以《雅典宪章》为代表,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战后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经过Team 10、K.Lynch、J,Jacobs、C.Alexander的努力,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立了新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方法,这一阶段现在仍然在持续着。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城镇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与常规手段的驾驭能力。大片的工业区、交通运输区、仓库码头区和工人居住区在城市中杂乱无章地分布,同时,市民居住条件日益恶化,贫民窟现象增多,疾病、灾害和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加之严重的交通拥堵与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日趋艰辛而难以忍受。
 
    面对一系列的“城市病务,人们逐渐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镇的发展十分必要,只有通过整体的设计才能摆脱城镇发展现实的困境。20世纪乌托邦的社会理想对于城市设计思潮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马德尼波尔(A.Madanipour)论及20世纪城市设计的三大思潮:城市主义( Urbanism)、反城市主义(Anti-urbanism)、微城市主义(Micro-urbanism)。
 
    城市主义思想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的形成和改造;反城市主义思想的目的是放弃城市地区,拓殖乡村地区;微城市主义思想则以英国新城和美国新城市主义为例,将城市主义和反城市主义的思潮结合在一起。马德尼波尔认为,这三类城市设计思潮都是对乌托邦思想的响应。
 
    在这种以乌托邦的社会理想为基础的城市设计思潮中,霍华德(E. Howard)、柯布西(L.Cor'ousier)、赖特(F.L.wright)等的思想是极具代表性的。辩护式规划、防卫空间等思想反映了用物质形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这些城市设计思想表达出对社会政治秩序、阶层、种族、性别等社会问题的特别关注。
 
    20世纪20年代末应运而生的新建筑运动,以工业化为背景,冲破了传统的设计观念。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者主张通过功能秩序解决复杂的现代城市问题,并考虑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基本生理、生活需求。
 
    1933年,《雅典宪章》分析了现代工业城市的弊病,提出了为人们建立健康的、有人情味的、优美的城市环境。传统城市设计思想开始向重视经济、社会、立法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过渡。但是,现代建筑与“国际风格”在追求城市功能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城市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毫无特色的消极空间,城市建设缺少对人的关怀,同时出现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这些探索,糅合着文艺复兴晚期的“巴洛克”思想,对西方近代城市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就价值观而言,上述主张基本是遵循“建设形体决定论”的。设计师们从城乡协调、回归自然、有序分区等不同的视角,力求寻找出一套与工业时代相匹配的城市总体物质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方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种价值观只是一种美好的“英雄”情节,实践效果收效甚微。19世纪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朗方的华盛顿规划设计,20世纪印度昌迪加尔、巴西巴西利亚和许多新城的设计建成,都标志着这种规划设计思想的整体实现。然而,缺少社会根基的城市躯壳与真实的居民生活却是格格不人,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城市设计只是追求平面、形体上的超凡构图,而缺少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环境因素的思考,其做法只是把一种陌生的形体强加到有生命力的社会之上,其实践是在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干预下完成的,其结果对于被迫接受的市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兴起导致欧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许多城市因此遭遇再次发展的良好时机。但是,由于当时的城市设计仍然依循形体决定论的建设思路,重视外显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忽视内在的环境品质和内涵,在经历“城市更新”运动之后,城市环境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反而进一步衰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中高薪阶层向郊区迁出的“郊区化”势头有增无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如何进行城市设计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方法、理论纷纷呈现,一套在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更趋完善的现代城市设计体系逐步发展起来。
 
文章出自市政设计www.ztcjjt.com,转载请注明。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