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园林景观道路设计:张力的网

新闻时间:2018-04-28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ztcjjt
  一个景园,其栽植、理水、地形塑造、构筑、建筑等造园因素均不变,只是更换一套路线网络,则有可能发展成游赏感受与原来殊不相同的园子。景园路线,一般情况下即游赏者在园中的既定游移轨迹,实际上赋予纷繁并陈的园林景物一个渐次展开的秩序,游赏者顺之发现和追溯,一层层解开景象的纽结;原本具备景观资源潜力的生态区域,因之发展成为一个有时间秩序、彼此相因相生的结构体。不妨将景园路网与一张实际的网比较,我国古人将经纬交织的网眼称为目,引网的总绳称为“纲”,“举纲而万目张”,与之类似,景园路网亦在整个景园平面掣起一个有张力的网。

  一张景园路线网络图在景园设计师眼里,意味着一个生动的游赏过程呼之欲出以及这样一个张力的网的敷展。景园路线及路网除了应与景园运行计划相匹配、担当交通职能,设计者还可以凭借之做宏观的艺术运筹,以期超越孤立、片段的景物、景象的经营,对路线上合成的景观实效和景园整体意境、意匠有所把握。景园路线网络本身有潜力成为景园规划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比具体构图造景更高层次的、更“大”的手法。以下试做解析。

  “运行图案”——抽象景园路网图形的识读

  园路的抽象形态是线,将一个景园的路线提取出来,即得到一个可称做“运行图案”的路线网络抽象图形,如果善于识读,可以从中获得有关景园风格意向、组织层次等构园特征的诸多信息。

  1、风格意向:

  抽象的景园路线在线型上分为直线、曲线等,曲线又可分为人工线、拟自然线等。凭借路线的线型、走势及其组合而成的网络图形,不仅可以将景园归属为自然风致式园林、几何式园林等粗犷的分类,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知其某些更微妙的风格定位和气质倾向。这并非虚妄之言,将同属于某种成熟风格的若干景园的园路网络提取出来,往往富有某些共有特征。如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一般只设置划分区域的道路,区域内给游人在大片的丛林和草地上自由选择路线的很大余地,有“英国园林无小径”之说;又如,同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和意大利古典园林,在节点上和抽象图形上有各自明显特点。日本园林讲究园林如同书法那样分为“真”、“行”、“草”来表达:“真”的手法善于表现端庄整齐、富有力度的景物;“草”的手法是豪放潇洒或自由风雅的,善于表现灵动、幻化、多姿的景物;行则介乎两者之间——这些均在园路的形态上有相应的反映。对现代景园提取出其景园路网研究,则可发现一个景园建筑师的多个作品中往往具有个人风格的鲜明痕迹。

  路因景成,游园路线的布局如同无声的导游,把分散的景点串连起来。如果把园林景象和意境的展开比喻为一个经典故事的叙述过程,路线网络的设置则如同独特的叙述方式,有的是酣畅舒展的,有的是精雅细腻的,或是迂回地一唱三叹的等等。游众在视野可及的范围内看到园路图案,有时沿着园路走时并不能即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地图,但亦能对所经轨迹渐渐生成认知的整合,感知到以一套特定路线网络为骨架和脉络的景园的整体造型风格,并感受其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

  2、层次和深度:

  景园“运行图案”的意义,并不等同于一张表明景点串联关系的道路交通导游图;在研究景园的内部结构与层次时,又可将一个景园的“运行”表达为一个多层次而非单一层次的“点”、“线”网络图形:人在游园时沿着观赏路线行进时的动态观赏空间是“线”,其中若干富有容积感、体量感的静态观赏空间是“点”,流动的“线”串连静态的“点”。扩而大之,景园之运行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广义的“点”、“线”网络:“线”是相应的不同级别的“点”的连线或联系,具有运动、流动的特征;“点”代表运行中相对适宜停留,具有聚合、静止的“点”的意向的空间界域,“点”的形态逐层表现为:景域→景区→景点→观赏点→停留点……,上一层次的“点”包容着下一层次的“点”、“线”网络;人们经由“线”进入“点”的界域内,逗留,盘桓,赴下一个“点”或深入下一层次的“点”。

  有了多层次“点”、“线”网络的设计概念,可以将同样的景源经营出不同的结构和层次,给予游众不同的认知过程和欣赏深度。适当的结构层次感,使游赏内容和景园空间丰富、变换,形成丰满的结构感和耐人寻味的情趣,不至于一览无余。结构简洁、层次少的景园做得好,可以获得大气、爽健的风格;但做得不好则容易流于粗犷而难以进行深入精致的雕琢。有一些景园显得疏阔、简单,原因就在于缺少足够的“点”、“线”网络层次,“线”上的“点”形态单一,缺少下级机制,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图景过于单纯。

  3、复杂和清晰

  较大型自然风致景园,规模大,景点多,远非按照某种固定的路线即可有条不紊地观赏各个景点,也难以形成清晰的层次结构,观赏轨迹带有往复、迂回、循环、不定等特点。但总结各个景观单元的组合关系,可以归纳出若干基本类型,抽象为路线图案即“环”、“套”、“串”、“辐”四种基本模式:“环”,闭合的、环状的观赏路线;“套”,有几条观赏路线形成环套环或环中有环的格局;“串”,景点、景区呈线性的串联;“辐”,各空间环绕着中心四周布置,经适当引导首先来到中心空间,然后再分别到达其它各景区。任何复杂的游赏程序一般皆可视作这几种基本组织模式的再组合和相互穿插。

  和必要的层次感一样,景园组织也需要适度的复杂性,过于复杂和缺乏足够复杂性的游赏过程都不具备游众所期待的体验价值。在景园设计中,自觉地运用上述基本组合模式,可对景园结构做理性的安排,使之在清晰明确和必要的复杂性中间找到一个适应点:为避免在过度复杂中迷失,可利用某一种基本组合使景点和景区布局建构起合理的联系、清晰的条理;为形成足够的复杂性结构,可有意破除既有的简单组合关系,形成必要的无序状态或生成新的复合式组合关系。进而,还可组织多个组合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转换,并对这种衔接与转换的偶然与必然、模糊与明确有所筹划。尤其对于自然式景园,这种设计过程可概括为从“混沌”到“清晰”再回复“混沌”——从景园原初的自然混沌状态,通过理性的分析实现对复杂性的破译,再建构其必要的复杂性,进入充满人工意匠而犹如自然天成般的更趋于完美的“浑沌”。

  景园“点”、“线”网络中,“线”接近“点”亦呈现不同的关系形态,大致可总结出三种:“趋近”,以终端区域或空间为目的地的活动;“经过”,“线“趋向某一”点“至一定距离再偏离之,即形成“线”对“点”的旁过关系;“环绕”,即“线”在“点”的周围环绕,使“点”在各向均是可视的。这种关系的多样性,也可用以调试“点”、“线”网络图形在游众感受中的清晰度与复杂性。

  此外,“点”、“线”网络应提供景园运行轨迹的多选择性,给予游人轻松的心情和选择的余地,应使景园之运行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愉悦过程,不得不循着轨道前进则是失败的设计。

  议及园林设计,人们常说“构园无格”或者“有法而无定式。”设计师在将一个原始基地规划为一个景园时,常常会在自由创作的放舒感之余,有隐隐的压力,毕竟落笔之间方案将固化为原本无数可能之一。怎样才能自信笔下的方案是理性择优的结果呢?  

  为此,景园设计需要将一种整体空间构思贯彻进去:以景园路线为纲,让设计思维在多层次“点”“线”网络上模拟游赏过程运行,组织总的空间计划、景象展开计划和意境展开计划。反过来,根据景园整体层面的要求,反推“点”的具体落位、“线”的实际走势,近似于完成一个始终在动态中进行的多方案比较过程。凭借路线网络,在纷乱的构园要素中提携出一条红线,可全面带动其他构园因素协同起来构思。

  在城市规划中,“道路选线设计实质上是把社会的与自然的过程同一化。最好的路线选线是以最少的社会代价提供最大的社会效益。”而在景园设计中,路线设计则应以景园之主题、景园之特性等有组织、有层次、有个性的渐次展开为要旨,进行整体的、有目的的运筹。景园路网应该成为一张合理的、进行高效率的景观组织的、有生机意趣的张力的网。景园设计师可对其潜力和实质做更深刻研究,驾轻就熟地运用之表达构想,在具体造景之上积累较“虚”、较宏观的设计手法,使设计思维趋于理性和成熟。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