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新闻时间:2020-03-24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ztcjjt
最近的几年,一到夏天雨季到来,一些城市就出现内涝问题,人们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当前的城市的内涝和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方便日常交通行走,城市建筑以外的地面多作硬化处理,形成道路与广场,其中道路占绝大部分。结果整个城市的屋顶、道路、广场,全不透水,于是城市排水成为难题。并且当前城市道路建设,在设计施工整套思路上,尽力不让雨水渗透,以保证道路质量。因此当城市出现较大雨水降水时,就会出现内涝现象。基于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雨水进行吸收以及渗透,城市的内涝发生几率得到很大的降低.本文主要对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若干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细节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22-0022-02
  Absrtact: in recent years, when the rainy season comes in summer, some cities have the problem of waterlogging, people's life is greatly affected, and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current urban waterlogg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aily traffic walking, the ground outside urban buildings is hardened to form roads and squares, in which roads account for the vast majority. As a result, the city's roofs, roads, squares and squares are impervious and drainage becomes a problem. And the current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train of thought, try not to let Rain Water infiltrat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road. therefore When large Rain Water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cities, waterlogging will occur. Based on this, using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Rain Water is absorbed and infiltrat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urban waterlogging is greatly reduc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s in sponge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Key words: municipal roads;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Design details processing
  引言:為实现海绵城市而对市政道路进行全新的设计,不仅能够减少洪涝灾害,还能以全新的市政道路系统建设为契机,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更加智慧合理,同时有助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海绵城市的理念
  1.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雨水充沛时,能够将多余的水蓄积起来;雨水不足时,释放出储存起来的水分。这个概念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可以算是城市雨洪管理的第三代概念。第一代称为最佳实践管理(BMPs),由美国政府的解决方案,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建设深层隧道等方式,延缓雨水进入受纳水体,缓解雨洪问题。BMPs在一定程度了缓解了城市的雨洪问题,但也存在局限性:1.占地很大,施工影响面大;2.投资大,必须由政府主导建设;3.功能比较单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第二代雨洪管理概念——低影响开发(LID)。LID强调源头控制实现雨洪控制,代表的工程措施有绿色屋顶等。LID正好可以弥补BMPs的短板:1.占地小,“见缝插针”;2.单个项目投资额相对较小;3.具备景观功能。
  本世纪初,BMPs和LID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绿色暴雨基础设施(GSI)的理念被提出。类似的理念在美国成为“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在澳大利亚成为“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GSI的理念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最终形成了“海绵城市”这个理念。作为3.0版本,海绵城市综合了第一代BMPs和第二代LID的理念,既注重源头控制,也注重末端处理。
  1.2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的现状
  (1)2014-2016住建部政策总结
  2012-2014三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但与此同时,全国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这些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   2014年10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发布。
  2015年4月,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首批16个试点城市(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确定。试点城市在3年间根据各自实际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最终将形成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机制、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
  2015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办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
  2015年7月,海绵城市列入政府绩效考核。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同时成立由37名专家组成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
  2016年1月,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订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发通知,政策性金融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各地设市城市10月底前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编制工作。
  2016年4月起,每月5日前,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要填报上月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的建设进展情况,直至项目实施完毕。
  (2)16个首批试点城市提交的建设方案:
  可总结为以下两类:
  利用天然水系.
  如:池州。市内河管道复杂,平天湖、天堂湖、月亮湖和秋浦河、白洋河、清溪河所构成的“三湖三河”六块“大海绵”。厦门。在城市建设区充分利用湖、塘、库、池等空间滞蓄利用雨洪水。没有丰富天然水系的城市显然无法借鉴这一种。
  通过园林绿地,市政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对雨水进性渗透收集。
  如:白城。突破“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洪管理理念,以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建筑小区四大系统作为雨水的载体。
  重庆。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设置可吸水的“海绵体”。
  济南。统筹推动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建设系统五大系统建设。
  嘉兴。78%的雨水量要实现渗、滞、蓄、净、用,只有22%排入河中。
  南宁。改造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河水系。
  遂宁。对已有的道路、绿地、广场、建筑、管渠进行升级改造。设置集雨设施。修建蓄水池,建设湿地公园。
  贵安新区。铺装生态砂透水砖、生态硅砂滤水路缘石。
  西咸新区。“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的三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2 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为方便日常交通行走,整洁卫生及城市景观需求,城市除了有密集的建筑外,城市的建筑以外的地面多作硬化处理,形成道路与广场,其中道路占绝大部分。结果整个城市的屋顶、道路、广场,全不透水;整个城市只有绿地有裸漏的土地,雨水可以渗入地下。城市雨水主要靠细小的排水系统管道,于是城市排水成为难题。同时雨水由排水体统排出城市,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引发城市缺水。
  并且当前城市道路建设,在设计、施工、材料、工艺等整套思路上,渗水会快速引发路面的破坏,因此当前的道路工程,尽力不让雨水渗透,以保证道路质量。于是当城市出现较大雨水降水时,城市所占的绝大部分面积是不就会出现内涝现象。基于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让市政道路能够对雨水进行吸收以及渗透,城市的内涝发生几率得到很大的降低。
  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建设的几个措施
  3.1绿化带标高应低于路面.
  目前道路设计时,面积允许一般都设置绿化带。但这些绿化带往往比旁边的路面高,下雨时,雨水从绿地流向路面,经由道路上排水口流入排水系统排出城;同时雨水把绿化带的泥土冲到路面上,雨停天晴后,路面上的泥巴变成尘土,被行人和车辆荡到空中,尘土密度比空气大,足够长时间后落下,再被荡起,如此反复,严重降低空气质量。海绵城市中的道路,道路兩侧和中央设置的绿化带,要求设计标高低于道路路面,让水由路面流向绿地。最少比路面低15~20cm,下凹空间可以储存尚未渗透雨水。并且在绿地中可以设置可渗透地下水箱,把来不及渗透的水先收集起来,暴雨过后再慢慢深入地下。
  城市的道路由于长期的不间断的使用,路面难免有破损。一旦出现破损,很快会发展成大的破坏。在道路设计的时候,在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的前提下,把路面分段分区,化整为零,一处小的破坏不至于影响全部,同时方便维修。分割的地方可做绿化处理。
  3.2透水铺装
  非机动车道路路面材料尽量选择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例如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等材料。需注意的是路面采用透水的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路面的下层面也需要透水,才能够有效的将水资源渗人到地表中,如碎石。碎石多空隙,质地坚硬,承载力强,因此其能够承受很大的路面压力,同时也能够有利于水的渗透。路面积水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的补给地下水。
  3.3车行道排水设计
  现阶段的车行道多是沥青结构,此结构基本不渗水,路面的水只能逐渐汇入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过多时,不仅容易造成行车安全事故,而且容易对路面造成冲刷伤。采取透水路面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渗水性,保证地下水的补给,可以有效缓解径流总量。车行道路面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材料分为三层:上层为透水沥青层、中下层为非透水材料。雨水透过上层后,沿着不透水层排入盲沟,最后进入路侧的分隔带。   
       3.4路缘石和路肩边沟设计
  (1)路缘石。路缘石分成平缘石以及立缘石。平缘石的标高以及周围地表齐平,可以使得径流雨水流入到绿化带之中;立缘石比两侧路面和绿地高,可在路缘石上开口,道路径流由缺口流进绿地。
  (2)路肩边沟。目前的路边排水沟,分为明沟和暗沟,硬底不透水,只作为雨水的流通管道。对目前排水明沟进行改进,把明沟与泥土、植物结合,制作成人工湿地,可做成有底式和无底式。
  3.5集水树箱
  如果道路面积紧张,不能作绿化带或路肩边沟,只够设置行道树,可作集水树箱。让行道树树池低于周边路面,水流流入树池。如果所处路面下为土地,树池内设置离散渗透管道,将水分散到周边路面下土地中。如果所处路面下不是土地,则设收集管,收集管经过整排行道树,将雨水收集走。
  3.6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顺着传统的思路,市政道路与城市排水结合最全面的就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城市道路下铺设管道也依然是现在城市排水的主要方法。海绵城市中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方向是水一直在管中流淌,没有一个最后的出口让它流出城市。
  结语: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城市道路只是其中一个,本文提出的措施也只是让水渗入城市下面的土地,或者把水收集起来,收集以后流向那里,本文尚未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在这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中,我们能怎么作?也只有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去处理,正如海绵城市的一个精髓是分散一样。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