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燃气设计

中铁城际燃气热力设计院分享在进行供暖系统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新闻时间:2024-04-12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1、散热器热水供暖应优先采用闭式机械循环系统;环路的划分,应以便于水力平衡、有利于节省投资及能耗为主要依据,系统不宜过大,一般可采用异程式布置;有条件时宜按朝向分别设置环路。

2、既有建筑的室内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应改成垂直双管系统或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不宜改造为分户独立循环系统。

3、干管和立管(不含建筑物的供暖系统热力入口)上阀门的设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1)供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至干管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m;

(2)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末端应设置立管阀,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3)室内共用立管与进户供回水管相连处,在进户管上应设置关断阀;

(4)用于维修时关闭用的阀门,应选择采用低阻力阀,如闸阀、双偏心半球阀或蝶阀;需承担调节功能的阀门,应选择采用高阻力阀,如截止阀、平衡阀、调节阀;

(5)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4、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及回水调节(锁闭)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垂直双管系统中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应设置两通恒温控制阀,且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回水支管上应设置铜质回水调节(锁闭)阀;

(2)跨越式垂直单管系统,应设置两通或三通恒温控制阀,一般宜优先采用两通恒温控制阀;

(3)水平单管串联系统中的每组散热器上,应设置带恒温控制器的单管配水阀(单管H形阀或带柱塞管的单管阀);

(4)水平双管系统中的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应设置恒温控制阀;

(5)暗装散热器以及温控器有可能被遮挡的场合,恒温控制阀应选择采用外置式(远传型)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部位;

(6))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安装,必须使其阀柄及阀头(传感器)与地面保持水平,且应避免阳光直射;

(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规格,应根据通过散热器的水量及压差选择确定;

(8)恒温控制阀应具有带水、带压清堵或更换阀芯以及防冻设定的功能;

(9)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立管上设阀门。


5、热水供暖系统水平管道的敷设,应保持一定的坡度i,不同管道的坡度及坡向宜符合下列规定:

(1)供、回水水平干管的坡度,宜采用i=0.003,不应小于0.002;坡向应有利于空气排放和管道泄水;

(2)与供暖立管连接的散热器供水支管,i≥0.01(坡向散热器);

(3)与供暖立管连接的散热器回水支管,i≥0.01(坡向立管);

(4))当受条件限制,供回水干管(含单管水平串联的散热器连接管)无法保持必要的坡度时,允许局部无坡度敷设,但该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0.25m/s。

6、供暖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应根据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管材及管件的特性、提高工作压力的成本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的供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2)采用金属管道的散热器供暖系统,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0MPa;

(3)采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的散热器供暖系统,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6MPa;

(4)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

7、供暖系统中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道直径,不宜小于DN20。供回水立管及水平串联管的管径,不宜大于DN25。

8、热水供暖系统中的最高点及有可能积聚空气的部位,应设置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空气的排除,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上供下回供暖系统:系统中的空气应通过设置在供水干管末端的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集中排除;每组散热器上可不设手动放气阀;

(2)下供下回供暖系统:系统中的空气应通过设置在供回水立管顶部的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集中排除,或在顶层的散热器上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3)水平双管或水平单管串联供暖系统:每组散热器上应设置自动或手动排气阀;

(4)排气阀应优先选用阀体下部带阻断阀的铜制立式自动排气阀,这时水管与排气阀之间的连接管上,可不装设供维修时应用的关闭阀。自动排气阀的口径,一般可采用DN15mm,系统较大时,宜采用DN20mm。

9、热水供暖系统中的最低点及有可能积水的部位,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泄水管(附闸阀或球阀)的直径,应保持DN≥20mm。


10、符合下列情况的供暖管道,应进行保温处理:

(1)管道位于室外、非供暖房间及有冻结危险的地方的管道;

(2)敷设于技术夹层、管沟、管井、阁楼及天棚内的管道;

(3)必须确保输送过程中热媒参数不变的管道;

(4)热媒温度等于或高于80℃、有烫伤危险的部位;

(5)供暖总立管。

11、管道布置时,必须认真考虑管道的固定与补偿,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干管或总立管的固定点的布置,应保证分支管接点处的最大位移量不大于40mm;连接散热器的立管,应保证管道分支接点由管道伸缩引起的最大位移量不大于20mm;无分支管接点的管段,间距应保证伸缩量不大于补偿器或自然补偿所能吸收的最大补偿量;

(2)供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计算管道膨胀量时,管道的安装温度应按冬季环境温度考虑,一般可取0~-5 ℃;

(3)供暖系统供回水管道应充分利用自然补偿的可能性;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4)补偿器应优先采用方形或Z形;并应设置于两个固定点间距的1/2~1/3范围内;

(5)确定固定点的位置时,应考虑安装固定支架(与建筑物连接)的可行性;

(6)垂直双管及跨越管与立管同轴的单管系统的散热器立管,长度≤20m时,可在立管中间设固定卡;长度>20m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7)采用套筒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应设置导向支架;当管径DN≥50mm 时,应进行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验算支架的强度;

(8)户内长度>10m的供回水立管与水平干管相连接时,以及供回水支管与立管相连接处,应设置2~3个过渡弯头或弯管,避免采用“T”形直连方式。

12、供暖管道应避免穿越防火墙,无法避免时,应预留钢套管,并在穿墙处设置固定支架。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以耐火材料填封。

13、管道穿过楼板时,应预埋钢套管,套管应高出地面20mm;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以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14、供暖管道穿越建筑基础墙、变形缝时,应设管沟。缺乏条件时,应设置套管,并采用柔性接头。


15、敷设供暖管道的室内管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计采用半通行管沟,管沟净高宜等于或大于1.2m,通道净宽宜等于或大于0.8m;连接水平支管处或有其他管道穿越处,通道净高宜大于0.5m。

(2)管沟应设计通风孔,其间隔距离不宜大于20m。

(3)管沟应设置检修人孔,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6m;

2)人孔间距不宜大于30m;

3)管沟长度大于20m时,人孔数不应少于2个;

4)人孔应布置在需检修的阀门和配件附近,不应设置于浴厕、有较高防盗要求的房间、人流较多的主要通道及住宅的户内,必要时可延伸至室外;

5)管沟端头宜设置人孔。

(4)管沟不应与电缆沟、土建风道等相通。

16、实行分户热量(费)分摊的住宅,在计算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管道时,应考虑户间传热对供暖负荷的影响,计算负荷可附加≤50%的系数。

通过户间传热引起的耗热量q (W)也可以近似按下式确定:


新建建筑户间楼板和隔墙,不应为减少户间传热而对户间隔墙和楼板作保温处理。

17、户间传热量q(W),仅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管道直径的依据,不应计入户外供暖干管和立管热负荷和建筑总供暖热负荷内。

18、居住建筑的供暖系统,必须以热水为热媒,供水温度不应高于95℃。

19、居住建筑室内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公共建筑供暖系统宜采用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

20、居住建筑供暖系统的热力入口装置,不宜设置于室外管沟内。有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在地下室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不应低于2.0m,前操作面净距离不应小于0.8m;对于无地下室的建筑,宜在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操作面净高不应低于1.4m,前操作面净距离不应小于1.0m,该小室应设置可锁闭的门。

21、集中供暖(集中空调)系统,必须设置住户分户热计量(分户热分摊)的装置或设施。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下一篇:暂无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