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西方园林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中西方艺术风格的不同,最根本的源头是来自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秩序与控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式园林追寻的是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不同的追求和理想,使得中西方园林在艺术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学习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入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节制自然须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索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
中国园林正是这样,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蓄、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此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亚里士多德提出物竞天择。根说:“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目的在于征服。康德宣称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理智的(先天)法则不是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而黑格尔索性宣称,“绝对理念”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界是人精神的“外化”,理性创造了自然界。
纵观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从农业种植及灌溉发展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园林都是人对于自然的一种约束。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到17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这是因为西方社会发展并形成了一种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个人价值观念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们探求、利用和控制自然的兴趣作引导。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相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
文章出自市政设计www.ztcjjt.com,转载请注明。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文章推荐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5个建设内容和6个整治模式
- 上海:《关于深入开展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间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解读
- 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
- 工业园区“定制化”供水:中铁城际智慧水务系统如何匹配高纯度用水需求?
- 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铁城际供水智慧系统如何解决分散站点运维难题?
- AI+物联网:中铁城际智慧供水系统如何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
- 市政道路设计流程与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个核心步骤
- 市政道路设计关键要点:从线形规划到管线综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设计最新规范与全流程解析
- 自然资源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已经累计整治超10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