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市政基础设施 “城市病”催生的“新基建”

新闻时间:2019-02-11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ztcjjt
 中金公司詹奥博

  过去30年,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拉动了电力、交通基础设施的长足发展,但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则相对欠缺,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受此推动,未来基建投资的重心将持续向市政建设倾斜,相关行业有望受益。

  一、“城市病”驱动基建重心向市政转移

  “城市病”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但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欠缺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体现在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废危废堆积等。例如,2016年2月,住建部排查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排查出城市黑臭水体1,811个,平均每座城市约6.13个。交通拥堵方面,根据高德地图2018年发布的报告,在监测的361个城市中,有15%的城市通勤高峰面临拥堵,有59%的城市通勤高峰处于缓行,仅有26%的城市通勤不受拥堵问题困扰。

  过去30年,中国城镇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水平也不断提升,相应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经历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固废堆积等“城市病”日益严重。为治理“城市病”,近年来市政建设占基建投资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7.5%提升至2017年的47.4%,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延续,投资的重心预计在城轨建设、地下空间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3个方面。

  二、城轨建设

  治理交通拥堵,加快城市运转。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力强、不挤占路面空间的优点,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发改委暂停了城市地铁建设规划的审批。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52号文),加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管理。相比于原有的81号文,52号文在地区生产总值、城市财政收入、常住人口,客运强度等各方面提高了城市的申报建设条件。新已批复的43中,按GDP、财政收入、人口计算(负债率等指标无法量化),共有9批复城市不达标。不达标城市的地铁运营、在建、规划里程占总体地铁里程的比例分别为2.1%、8.0%、9.3%。“52号文”发布之后,地铁审批明显加速,预计未来将重回高增长,截止目前共有8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获批,且主要集中在18年11月份之后,合计批复总里程达1,073公里,总金额为8,437亿元。受益于地铁审批加速,我们认为未来2年地铁建设将重回高景气,投资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0%,产业链相关的设计、施工等环节将受益。

  三、地下空间建设

  治理城市内涝和“马路拉链”。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新模式,能有效治理城市内涝问题,试点城市总投资达933-1,383亿元。而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以节省城市用地、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改善城市环境、降低管线维护成本,实现统一信息系统和智慧管理,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综合考虑直接效益与外部效益,公共管廊与传统直埋法相比,有利于实现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截至2017年底,中国地下综合管廊累计开工长度已达4,700公里,形成廊体2,500多公里,拟在建里程超过6,500公里,较2017年初增长138%

  四、生态环保建设

  黑臭水体治理和固废处置是重心。黑臭水体是城市的“顽疾”之一,黑臭水体的治理也仍然是目前政策关注的重心,而随着对固废管控的全面升级,危废少报瞒报现象将逐渐减少,危废的处置需求有望提升,而且目前中国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资源化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废旧资源回收行业也有望在未来实现快速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