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分合流,有几种设计方法?有几种形态组合

新闻时间:2021-05-06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ztcjjt

互通式立交分合流,包括主线分合流、枢纽匝道分合流、集散匝道分合流、连续分合流等内容。匝道分合流车道数平衡,与通行能力有何关系?插入式、渐变式和直接式、辅助式分合流,有何区别,与单车道匝道合双车道匝道的组合,常见有哪些形态?

(1)分合流方法

插入式,是2个车道直接合并,或1个车道直接分解为2个车道,一般适用于交通量很小,匝道长度较短的情形。

直接式,或称之为平行式,是双车道匝道直接分解为2条单车道匝道,或反向而为一般适用于交通量较小,分流后或合流前长度较短的匝道。

渐变式,是2个车道通过渐变段改为1个车道,或反向而为,一般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较长的双车道匝道。

辅助式,是在基本车倒道数的基础上,在分流前或合流后增加1个车道,实现辅助分合流,一般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匝道,提高分合流区域的通行能力。

(2)匝道相互分流

匝道一般为单车道或双车道,3车道一般出现在匝道连接部的交织区域。根据交通量分档次,按照车道数和通行能力平衡的原则,拟定分流方案。

1条单车道匝道分解为2条单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小时,分流前交通量一般不大于400puc/h,可采用插入式分流,一般型形式有:a型“1=1+1”,直接分流三角带长度,应依据设计车速,满足《细则》相应要求。

1条单车道匝道分解为2条单车道匝道,当交通较大时,或主次流差异不大,如大于400puc/h,不大于800puc/h或单车道匝道通行能力,建议采用辅助分流,即“1+1=1+1”,建议在鼻端之前设置50至100m的辅助车道,此时三角带长度可根据几何设计需要确定。

双车道匝道分解为2条单车道匝道,当分流交通量较小时,如不大于600puc/h,主次流差异不大,分流后匝道长度较短,建议采用“2=1+1”直接式分流,三角带长度按规定设置,《细则》中未给出该形式。

双车道匝道分解为1条单车道匝道和1条双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小时,如小于700puc/h,主次流较明显,建议采用“2=2+1”插入式分流,三角带长度按规定设置,《细则》中未给出该形式,分流后的双车道匝道,主要是因长度需要而设置。

双车道匝道分解为1条单车道匝道和1条双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大时,如大于700puc/h,或主次流不甚明显明显,建议采用“2+1=2+1”辅助分流,平行段长度可采用50至100m。

双车道匝道分解为2条双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小时,如小于800puc/h,交通量主次较明显,采用插入渐变分流c型“2=2+1+1”,次流采用单车道分流,鼻端之后渐变段不小于50m,再增加1个车道,右线一般是因匝道长度采用了双车道。分流鼻端之后,建议比照出口鼻端设置一定长度单车道

双车道匝道分解为2条双车道匝道,当交通量更大时,如大于800puc/h,或主次流差异不大,可采用b型“2+1=2+2” 辅助+插入式分流,鼻端之前辅助车道不小于150m,分流前双车道匝道交通量接近饱和,分流后一般主次流差异不是很明显。

(3)匝道相互合流

合流原则上,与分流相逆。依据交通量大小,按车道数和通行能力平衡的原则:

2条单车道匝道合并为1条单车道匝道,当交通量很小时,主次流不明显,如合流后小于400puc/h,可采用插入式合流a型“1+1=1”,三角带长度应满足规定的长度要求。

2条单车道匝道合并为1条单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小时,合流后交通量不小于400puc/h,一般不宜大于800puc/h,匝道总长较短,建议采用辅助合流“1+1=1+1”,平行段长度可采用50至100m。

2条单车道匝道合并为1条双车道匝道,当合流后交通量较小时,如小于600puc/h,但大于400puc/h,合流前匝道长度较短,建议采用直接并线“1+1=2”,合流后采用双车道。

单车道汇入双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小时,如小于700puc/h,主次流较明显,建议“2+1=2”单车道匝道插入双车道匝道合流,不设辅助车道,相当于或优于d型。适用于右线交通量相对较大,或合流交通量差距不大的情形,但在《细则》中无示意图,插入式三角带长度,应依据设计速度取值。

单车道汇入双车道匝道,当交通量较大时,如合流后大于700puc/h,或主次流差异不很明显,采用b型“2+1=2”辅助拼宽合流,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100m,双车道匝道与单车道匝道衔接时,适用于左线交通量较大的情形,左线不宜受到较大干扰,或右线需要加速。

2条双车道匝道合并为1条双车道匝道,当合流交通流较小,如小于800puc/h,采用d型“2+2-1=2”渐变插入合流,进入鼻端前渐变段不小于50m,适用于右线交通较小,次流匝道一般较长。

2条双车道匝道合并为1条双车道匝道,当合流交通流较大,或主次不很明显,如大于800puc/h,采用c型“2+2=3-1” 插入+辅助车道拼宽合流,2条双车道匝道相邻车道直接插入合流,右线右车道采用辅助车道并入,长度不小于150m。

(4)匝道相互分合流线形

匝道相互分合流连接部的平面线形宜分别设计。因两个匝道相互分合流,平曲线半径均较小,超高值差别较大,因此,《细则》没有给出渐变加宽的设计方法,但当次流交通量较小,超高坡差不大时,也可采用渐变加宽方法设计连接部线形。

匝道分流起点、合流终点处的切线方向宜保持一致。直接式变速车道,一般有流出、流入角,主线平行式流出、流入,轨迹表现为S形,《规范》规定了渐变率或流入、流出角度。匝道分合流与主线分合流点,在位于同一断面,方位角均宜保持一致,这点于与匝道分合流不一致。

匝道分合流连接部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原则变速车道连接部一致。应由交通量较大或几何设计占主导地位的匝道设计基线控制,一般由左侧路线制约,但当右侧交通量较大时,建议采用右侧路线确定纵横面,如在建的G65王莽枢纽+安检站,次流匝道左入主线货车专用匝道,总体设计一般不宜发生此类问题。

匝道分合流连接部横坡过渡可采用变速车道过渡方法。变速车道鼻端横坡代数差最大值为6%,枢纽匝道或交通量较大的分合流鼻端也可采用6%控制,集散次流或交通量较小的匝道相互分合流,可适当放大。反向路拱横坡,可较变速车道连接部大,采用2%控制,具体半径限制见附表。

(5)结语

分合流车道平衡应理解为交通量与车道数和通行能力的平衡,不是简单车道个数的平衡。

匝道分合流起终点,与主线分合流相同,方向角是平行的,但变速车道分合流起终点有夹角,三者的设计方法基本相同。

《细则》给出的分合流示意图不够全面。分合流连接部,建议依据车道个数适应交通量的情况,可采用插入式、渐变式和直接式、辅助式,或其组合。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