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县域经济发展型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

新闻时间:2025-08-07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县域经济发展型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

通过整合零散、低效用地,推动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经营能力。例如江西瑞昌通过旱改水、耕地碎片化整合,新增粮食产能并提高农民收入。同时,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腾退空间用于产业发展,如浙江通过整治释放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

2. 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

• 农业现代化:通过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完善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种植和产业链延伸(如雷竹基地、农文旅融合)。

• 产业导入: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如瑞昌打造“千亩特色产业”,苏州将工业用地整合为科创园,推动“工业上楼”。

• 集体经济激活:允许村集体以整治后资产入股,发展康养、旅游等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3.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融合发展

• 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将收益反哺乡村振兴,如深度贫困地区通过指标交易获得超1800亿元扶贫资金。

• 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功能衔接(如瑞昌“示范道路”“秀美村庄”建设)。

4. 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协同

• 生态修复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如陕西白河通过整治补齐环保短板,湖北孝南打造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区。

• 绿色发展路径:推动农用地生态化改造,腾退生态保护红线内零星耕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广州从化差异化修复模式)。

5. 政策工具创新与综合效益释放

• 政策叠加应用:综合运用耕地占补平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如浙江允许整治后新增建设用地30%用于产业开发。

• 社会资本引入:鼓励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专项信贷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项目可持续性。

• 长效收益机制:整治后土地租金、产业分红等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如上海松江将旧厂房改造为科技园,实现群众就业与分红双赢。

6. 县域统筹与实施保障

以县域为统筹单元,强化规划引领和跨部门协作,如山西省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项目落地。同时,严守耕地和生态红线,避免“合村并居”等负面行为。

县域经济发展型项目通过土地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和城乡要素流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