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农业产业化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特点?

新闻时间:2025-08-07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农业产业化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政策导向、实践案例及空间治理逻辑:

一、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导向

对接产业链需求
围绕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按照现代农业标准优化种植结构,扩大规模化种植,推动“产供销一体化”。例如广西贵港覃塘区通过整治形成万亩荷塘基地,发展藕虾复合种养和荷产品深加工,实现年产值超2.7亿元。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引入智能农机、节水灌溉等技术,提升耕地质量与生产效率。如广东试点区通过“秸秆还田+绿肥轮作”使耕地有机质含量提高15%。

二、土地整治与产业深度融合

空间重构支撑规模化经营
通过“小田并大田”整合零散耕地,集中连片形成500亩以上规模化片区,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入驻。例如四川自贡牛佛镇耕地集中连片率提升40%,土地流转收入翻倍。

用地指标保障产业用地

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释放指标,优先用于农产品加工园、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如浙江余杭径山镇整治后盘活低效用地1031亩,支撑农文旅融合项目落地。

三、全产业链延伸与三产融合

“农业+”业态创新
推动“农业+加工+文旅”全链条发展。例如广西博白县双凤镇打造田园综合体,引入麻竹、百香果等种植基地,结合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品牌化与附加值提升

依托地理标志产品(如覃塘毛尖、富硒茶)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覃塘区荷系列产品加工产值达1.85亿元,实现“小荷塘”向“大产业”跨越。

四、政策工具与多元参与机制

政策集成应用
整合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政策,节余指标收益反哺产业培育。如长兴县通过指标交易收益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整治-指标-产业”闭环。

社会资本与村民共治

鼓励企业通过EPC模式参与运营,村民以土地入股或务工增收。双凤镇建立“公司+农户”联合体,带动759名村民人均增收超3000元。

五、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技术应用
推广有机耕作、生态沟渠等,减少面源污染。如浙江“千万工程”中保留10%-15%生态缓冲带,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通过整治修复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探索碳汇交易等路径。覃塘区恢复河道23亩,构建“荷美覃塘”生态文旅品牌,旅游收入超10亿元。

农业产业化型项目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通过空间重构、产业升级和生态优化,实现“耕地保护—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农业低效模式,构建“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动力。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下一篇:暂无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