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核心路径及实践案例

新闻时间:2025-10-21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难题的核心抓手,其核心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系统整合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空间,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以下是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核心路径及实践案例:

一、规划先行:构建全域统筹的国土空间框架

◉ 分级分类编制规划

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乡镇为实施单元,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统筹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要素。

例如佛山南海区将1071.82平方公里全域纳入整治范围,明确“田水路林村”全要素优化目标。

◉ 动态优化“三区三线”

在确保耕地不减少、生态红线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建设用地布局微调。

如广东规定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比例不超过乡镇划定面积的5%,且需“先补后调”。

二、农用地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提升粮食产能

◉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

推进“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工程,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零散耕地。陕西要求新增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优质、集中、连片”。

河南试点区域通过农用地整理,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提升。

◉ 耕地质量与生态协同提升

统筹土壤改良、水系治理和生态防护,如陕西推进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三、建设用地整理:激活低效用地,支撑乡村振兴

◉ 村庄布局优化

盘活闲置宅基地和空心村,引导人口向聚集区迁移。广东严禁大拆大建,要求“先安置后拆旧”,保障村民户有所居。

广州从化区通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释放1.3万亩工业用地,打造高埔创智谷。

◉ 产业用地提质增效

推动低效工矿用地集聚升级,支持“点状供地”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

如佛山南海区通过产业导入升级平洲工业园。

四、生态修复: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网络

◉ 系统性修复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重点推进流域治理、矿山修复等。

广东实施绿美广东“六大行动”,建设万里碧道网络。

◉ 生态与产业融合

允许生态修复主体依法获取自然资源使用权,发展旅游、康养等产业。

陕西在秦岭、黄河流域推行“生态修复+产业融合”模式。

五、政策与资金创新:强化实施保障

◉ 财政激励奖补

广东2024-2026年安排4.38亿元奖补资金,按成效分三档(最高1000万元/县)激励地区。

◉ 审批与用地政策优化

简化审批流程,子项目“打包审批、统筹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允许在开发边界外“点状供地”。

◉ 多元资金与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专项债、信贷支持。

广州从化鳌头镇以“小财政撬动大资本”,带动村民年增收千万元。

典型案例成效对比

图片

六、关键挑战与未来方向

◉ 风险防控

严防耕地“非粮化”、生态红线调整失序,广东明确禁止未批先建和永久基本农田擅自非农化。

◉ 长效治理

建立群众参与机制,验收环节吸收村民代表,确保农民权益。

◉ 技术赋能

推广“全域整治项目库+落图斑管理”,如陕西要求项目“落图斑、带位置”。

七、总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规划锚定空间秩序、整治激活资源价值、政策注入持续动能,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核心引擎。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县域统筹能力,探索“整治+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模式,真正实现“山水与城乡共融、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来源: 地质开发矿业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