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湖北日报》报道:孝南朱湖国土综合整治 撂荒地变成高产田
金秋时节
荆楚沃野尽染丰收色
《湖北日报》
在“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板块中
以《湖北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模投资领跑中部》
聚焦我省土地变革的生动实践

其中
孝南区朱湖农场的蜕变尤为亮眼
昔日闲置的土地如何重焕生机?
今日的高产田又书写着怎样的丰收故事?
让我们走进朱湖
见证国土综合整治带来的“点土成金”奇迹

全文如下
曾经杂草丛生的抛荒地,如今变成连片稻浪翻滚的“黄金田”;曾经空心寂寥的村庄,如今迎来机械化种植的“新农人”。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湖北孝感朱湖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成为焦点。经过十余年整治,这片湿地不仅年接待游客创收超2000万元,更以3万亩生态糯稻支撑起孝感米酒60亿元产值。

朱湖糯稻熟了。
“以前湖边小工厂、养殖场扎堆,河水发黑发臭,路过都要捂鼻子。”9月12日,70岁的朱湖老居民周自桥站在菱角湖绿道上感慨。如今,这里绿意盎然,水鸟嬉戏。

湿地修复后,水清岸绿,水网密布。
改变始于一场“壮士断腕”的整治:关停搬迁8家企业、50家养殖场,拆除违建和拦水坝,整治河渠236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改造厕所2400座……通过清淤疏浚、治理黑臭水体、土壤修复等措施,朱湖水质明显改善,272种水鸟重返栖息。
环境变好了,百姓如何致富?朱湖办事处瞄准生态农业:推广糯稻规模化种植,发展富硒莲藕、清水鱼虾等特色农产品。其中,3万多亩生态糯稻成为“黄金名片”。
朱湖还将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夏季万亩荷塘吸引游客赏荷采莲,秋季金色稻浪迎来农耕体验热潮。“农业+旅游”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我们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朱湖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洪亮介绍,通过整体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安排,农户搬进电梯楼房,土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新增耕地9000多亩,耕地指标收益超9亿元。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