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灌溉排水系统应该如何设计?
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排水系统需兼顾高效节水、防洪排涝、生态保护与智能化管理,具体设计如下:
一、灌溉系统设计
分区与规模匹配
根据地形、土壤类型、作物布局划分灌溉片区(一般≤500亩/区),避免大水漫灌。优先采用低压管道输水(PE管、PVC管),减少渗漏损失,输水效率≥95%。
节水技术应用
喷灌:适用于玉米、小麦等密植作物,喷头间距≤8m,雾化指标P=200-300kPa。滴灌: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首选,滴头流量2-5L/h,湿润比≥85%。智能控制:安装土壤墒情传感器、气象站,联动电磁阀实现按需灌溉,节水30%-50%。
水源与渠系配套
优先利用地表水(河湖、水库),配套沉沙池、过滤池净化水质(浊度≤5NTU)。渠系水利用系数≥0.7,衬砌率≥90%(混凝土或U型槽),防渗抗冻胀。
二、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标准与布局
设计暴雨重现期≥10年一遇,日降雨150mm不积水,24小时排出。干沟、支沟、斗沟三级排水网络,纵坡≥0.3%,横断面梯形(底宽1-3m,边坡1:1.5)。
防洪与排涝措施
低洼易涝区修建截流沟、调蓄池,滞蓄能力≥50mm/次降雨。排水口设置防倒灌设施(拍门、闸阀),避免河水倒灌。
生态化改造
生态暗管排水:埋深0.8-1.2m,管径100-150mm,渗滤层厚≥30cm,减少土壤盐碱化。植被缓冲带:沟渠两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植物,拦截泥沙与氮磷(拦截率≥60%)。
三、智能化与长效管护
数字化监测安装流量计、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控管网压力、田间湿度,数据上传至智慧农业平台。抗灾能力提升排水泵站配备双电源(市电+柴油发电机),应急排水能力≥10m³/s。管护机制明确村集体或专业化公司负责设施维护,设立维修基金(按耕地面积≤5元/㎡/年)。
四、典型案例参考
华北平原:喷灌+暗管排水组合,小麦亩均节水40m³,产量提升15%。南方水稻区:控制灌溉技术(湿润-落干交替),节水20%-30%,稻谷品质优化。
设计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2023,结合地方气候与作物需求调整参数。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