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核心框架及核心要点

新闻时间:2025-11-13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下面我为你系统梳理其核心框架与关键要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核心框架

1. 整治目标与原则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旨在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系统质量退化等问题,最终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核心目标量化指标通常包括:

  • 耕地保护:新增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
  • 建设用地效率:建设用地整理规模、节余建设用地指标
  • 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修复面积、生态功能提升
  • 实施规模:整治总规模、农用地整治面积等

实施中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群众自愿原则: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合村并居或整村搬迁,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规划引领原则: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保持空间布局总体稳定,允许局部微调
  • 生态优先原则:禁止破坏生态环境挖山填湖、违法占用林地湿地、砍伐古树名木等行为

2. 实施内容与重点任务

(1)农用地整治

重点是通过归并零散地块、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形成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支持实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工程,并将整治新增的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在整治过程中,需注重:

  • 耕地调入调出优化:将不符合农业生产条件的耕地(如河道湖泊水库内的不稳定利用耕地)调出,将成片优质耕地中的零星建设用地、非耕农用地等垦造和恢复为耕地
  • 生态化改造: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2)建设用地整理

主要包括旧村改造更新和集聚发展建设两种类型:

  • 旧村改造更新: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备、住房老旧的村庄,通过优化内部空间布局,盘活利用废弃道路和公共设施等低效土地
  • 集聚发展建设:针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心村,通过建设新型住宅和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此项工作需在保障农民合理居住需求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并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有提升。

(3)生态保护修复

实施农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现状耕地和零星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定条件下可逐步调整到红线外或恢复为生态用地。重点区域如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需作为生态修复的重中之重。

3. 实施流程与步骤

(1)基础调查与潜力评价

首先需对整治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产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土地权属等进行全面调查与核实更新。在此基础上,从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等方面综合诊断问题,并评价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潜力。

(2)方案编制与项目安排

根据问题诊断和潜力评价结果,明确整治目标,并因地制宜确定各类整治子项目。子项目类型可包括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特色文化保护、乡村产业导入等。每个子项目应明确:

  • 项目名称、主管部门、位置、建设规模
  • 工程内容、投资总额、资金来源
  • 实施周期、分年度实施计划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根据子项目安排,结合整治类型、内容、措施和标准,采取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投资定额进行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需多元化,可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但需注重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4. 实施保障与风险防控

(1)组织保障与实施监管

建立区领导牵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乡镇探索选择或组建综合性实施主体。实施方案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进行全流程管理,对子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验收。

(2)负面清单管理

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坚决防止借整治之机随意调整“三区三线”,禁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禁止变相建设别墅、私家庄园,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

(3)公众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运用好村民议事决策机制。整治方案、项目实施、土地权属调整、指标调剂和收益分配等直接涉及农民合法权益的事项,必须听取农民群众意见,接受监督。

5. 典型案例参考

以下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整治重点和特色:

案例地区整治重点与特色参考指标
陆丰市碣石镇衔接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依托“一轴一带四片区”总体格局,重点对农村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整治至2025年,预计实施农用地整理49.3172公顷,建设用地整理1.5712公顷,生态保护修复2.0010公顷
东莞市石碣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理念,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要素综合整治整治区域总面积3618.8843公顷,覆盖14个行政村,实施期四年(2025—2028年)
陕西省聚焦秦岭、黄河流域等“三大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打造“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连片耕地从2025年起,全省每年谋划部署一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主体的典型项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的实施方案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群众自愿三大基石。关键在于通过精准的基础调查找到问题症结,通过科学的潜力评价确定整治方向,并通过多元的资金保障和严格的负面清单管理确保项目可持续、不偏航。

希望这份框架能为你提供切实的参考。如果你有特定区域或更具体的方向需要深入探讨,我很乐意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