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中,中央财政资金的具体分配方式是什么?

新闻时间:2025-07-02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中央财政资金通过“因素法+定额补助”相结合的模式分配,重点考虑任务量、区域差异、绩效表现及政策倾斜等因素,具体规则如下:

一、分配原则与框架

因素法为主

核心依据:以各省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85%权重)、高效节水灌溉任务(5%)、省级财政配套投入(10%)为主要测算基础。调节因素:结合粮食产量、财政困难程度、绩效评价结果、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

差异化补助

区域分类:按东、中、西部划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西部)补助标准高于东部。特殊倾斜:对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实行额外定额补助。

激励性分配

对地方投入力度大、任务完成质量高、建后管护效果好的省份,通过定额奖励资金激励,资金全部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具体测算要素与权重

任务导向型分配(85%)

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任务:占总任务量的85%,优先保障粮食主产区。高效节水灌溉任务:单独划拨5%资金,支持节水设施建设。

配套投入考核(10%)

根据上一年度省级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规模分配,激励地方加大投入。

绩效与执行调节(动态调整)

对资金使用效率低、项目进度滞后或存在违规问题的省份,扣减部分资金;反之则增加分配额度。

三、资金分配标准与用途

补助标准

全国平均:中央财政对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补助约1000元(2024年部分地区提升至1200元),改造提升项目亩均补助约800元。区域差异:东北黑土区、盐碱地治理等特殊区域补助标准更高,如海南省澄迈县酸化耕地治理项目获中央专项补助1000万元。

资金用途限制

核心工程: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占比超90%)。禁止用途: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偿还债务等非建设性支出。

四、分配流程与监管

预算下达

财政部每年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30日内将资金下达省级财政,并同步明确绩效目标。省级财政需在30日内分解至市县,并报财政部备案。

绩效管理

实施全过程绩效监控,重点考核粮食产能提升、资金合规使用等指标,结果与后续资金分配挂钩。

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年度任务变化(如新增酸化耕地治理、土壤普查等专项任务),灵活调整资金分配结构。

总结

中央财政资金通过“任务量+绩效+区域倾斜”的多维分配机制,重点保障粮食主产区和重点任务区域,同时强化资金使用效率监管。具体分配中,任务完成质量高、地方配套积极的省份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而绩效不达标的地区可能面临扣减。这一模式既体现了公平性,又强化了激励约束作用。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