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验收的标准是什么

新闻时间:2025-08-20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验收标准需综合政策要求、技术规范和地方实践,涵盖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生态保护、群众权益等多维度。以下是基于国家政策文件、地方标准及典型案例的验收标准体系梳理:

一、工程建设质量标准

土地平整工程

田块规整度:田面高差≤±5cm,田埂稳固率≥95%(引用《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 1041-2013)。土壤改良: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5g/kg,pH值控制在6.5-8.5范围内。

水利设施工程

灌溉与排水:灌溉保证率≥75%(旱作区)或≥85%(水田区),排水沟渠淤积率≤10%。设施运行:泵站、水闸等设备试运行≥30天,故障率≤5%。

道路工程

路面质量:田间道路面宽度≥3.5m,混凝土强度≥C20,沥青路面压实度≥93%。通达性:项目区道路连通率≥90%,满足农机通行需求。

二、资金使用合规性标准

预算执行率

项目资金到位率≥95%,实际支出与预算偏差率≤10%(需提供第三方审计报告)。

资金流向

工程款支付凭证完整率100%,无挪用、虚报等违规行为。群众补偿款发放到位率100%,公示期≥7个工作日。

三、规划任务完成标准

核心指标达成

新增耕地面积:完成实施方案目标的100%,且通过省级自然资源部门核定备案。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节余面积≥规划目标的90%,并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备案。

空间布局优化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通过省级验收,调整后连片度提升≥20%。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达标率≥90%(如湿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

四、群众权益保障标准

程序合规性

村庄规划调整、土地权属变更等事项需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同意率≥80%)。项目区公示材料(规划方案、补偿标准)公示期≥15个工作日。

满意度评价

通过入户调查(样本量≥20%农户)和村民代表座谈会,综合满意度≥85%。

五、生态效益标准

生态修复成效

植被覆盖率提升≥15%,生物多样性指数(H指数)提高≥0.2。土壤侵蚀模数降低至≤5000t/(km²·a)(原侵蚀区)。

负面清单管控

未出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负面清单》禁止行为(如破坏生态红线、强迫农民“上楼”)。

六、档案与验收程序标准

档案完整性

项目全过程资料(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归档率100%,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致。

验收流程

子项目验收:由行业主管部门按技术规范验收,形成分项验收报告。整体验收:需通过县级初验(现场核查+资料审查)、市级终验(绩效评价+综合评审)。

典型案例参考

浙江某县:新增耕地150亩(完成率102%),节余建设用地指标80亩(交易收益1.2亿元),群众满意度92%。江苏某镇:生态修复面积200公顷,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0.18,通过省级验收并获评优秀案例。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验收需以**“质量达标、资金规范、任务完成、群众满意、生态可持续”**为核心,结合地方标准(如江苏省《验收规范》DB32/T 5048-2025)和负面清单管理,确保项目实现耕地保护、乡村振兴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下一篇:暂无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