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铁城际供水智慧系统如何解决分散站点运维难题?
中铁城际智慧供水系统针对农村分散站点运维难题,通过“物联网+AI+云平台”技术架构,构建了覆盖“水源-水厂-管网-用户”的全链条智慧化运维体系,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智能物联网络构建
全域感知层部署
在分散站点部署智能水表、压力传感器、水质监测仪等设备,实现流量、压力、余氯等20+项参数的秒级采集。例如,浙江某县通过安装7.8万块智能水表,实现用水数据实时回传,运维响应效率提升50%。边缘计算网关应用
采用具备本地计算能力的智能网关,对偏远站点数据进行预处理,减少云端传输压力。某山区站点试点显示,数据传输延时从15分钟压缩至8ms,漏损定位精度达0.3米。
二、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
设备健康度评估模型
基于振动传感器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构建设备健康指数(EHI),提前5天预测水泵、阀门等关键部件故障。临洮县应用后,设备突发故障率下降62%。水质动态预警系统
通过余氯、浊度等16项指标的连续监测,结合LSTM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水质恶化提前12小时预警。某农村案例显示,水质达标率从80%提升至98%。
三、远程智能运维体系
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构建三维可视化平台,集成GIS地图、设备状态、水力模型等数据,支持远程阀门调控和应急方案生成。浙江某县通过该平台实现爆管事件处置时间缩短60%。移动运维APP集成
开发具备工单自动派发、AR远程指导功能的移动端应用。郫都区试点显示,维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运维成本降低35%。
四、集约化运营管理模式
县域统管平台建设
将分散站点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标准统一。达孜区通过建立县域统管机制,供水保障率提升至95%以上。区块链存证体系
采用国密SM4算法对运维数据进行加密,关键操作上链存证。某市应用后,水质异常事件追溯准确率达100%。
五、经济性解决方案
光伏+智慧泵站
在无电区域部署光伏供电系统,结合智能调控算法,使偏远站点能耗降低20%。西藏某高寒地区试点显示,年运维成本下降40%。水损智能管控
通过DMA分区计量技术,某农村管网漏损率从30%降至8%,年节水超百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200万元。
该体系通过技术赋能,将传统分散运维模式转变为“云端协同+本地自治”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